2022年1月13日,中國環境報社、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等聯合舉辦2021全國環境互聯網會議,評選了全國環境管理、執法監管、監測等領域智慧環保創新案例。浙江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牽頭建設、紹興市生態環境保護局上虞分局推薦的“紹興市全天候全覆蓋智能環保嗅辨師”項目榮膺“2021年度智慧環保創新十大案例”,彰顯了浙江省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的努力和成效。我公司很榮幸參與了該項目的建設和運維。
化工園區異味(臭氣)污染是當前公眾投訴最強烈的環境問題之一,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也一度因異味污染問題被生態環境部和浙江省政府聯合掛牌督辦。為徹底解決異味污染擾民問題,受上虞區杭州灣綜合管理辦公室委托,浙江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聯合浙江大學高翔院士團隊,圍繞“監測難、監管難、評價難”的現狀,以“可評價、可溯源、可預警、全覆蓋、全天候、智能化”為目標,牽頭開展了異味評價體系建設。
上虞化工園區異味評價體系依托“扇形磁質譜快速全掃描技術”,設置185個異味監測點,監控面積達10平方公里,實現企業排口、車間、倉庫、罐區、廠界等全覆蓋快速監測。結合智慧監管平臺綜合分析研判,形成異味污染評價、溯源和預警功能,主要具備六方面特點:
一是率先制定化工園區異味污染評價標準。參照環境空氣質量(AQI)和人體感官惡臭強度級別,科學制定了適用于固定源有組織、車間無組織和廠界環境點位的從優到重度污染的六個評價等級。
二是率先發布化工園區清新等級。根據監測數據,逐時、逐日、逐月發布各監測片區和園區整體清新等級,發布了異味污染日歷圖,可統計每年異味污染天數,直觀評判園區智慧治氣成效。
三是率先實現異味污染源監測全覆蓋。開發了固定源異味監測預處理裝置,攻克了高塵、高濕氣體預處理難題,做到企業排口全覆蓋,車間罐區無死角,精準監控異味排放。
四是率先實現異味污染物監測全覆蓋。攻克了多組分混合復雜環境下的揮發性有機物識別難題,實現多組分揮發性有機物的快速在線定性定量在線監測,建立了包含3000余種揮發性有機物的物質解析庫。
五是率先開發了對標國家標準方法的臭氣濃度在線監測技術。攻克了化工園區臭氣濃度實時監測難題,開發了基于“人工嗅辯-異味指紋圖譜-大數據分析”的異味監測模型,授權發明專利一項,解決了以往臭氣濃度人工監測時效性低、成本高及電子鼻無法適用化工園區臭氣濃度監測的痛點。
六是率先開展化工園區異味污染預警預報。結合氣象預報,智慧監管平臺可精準預測未來三天化工園區異味污染狀況,提供多場景多目標環境管理對策建議,為不利氣象條件、重大活動保障、突發性污染事故提供決策支持,既保障化工園區企業正常有序生產,又確保周邊敏感點的環境安全,實現了對異味污染的預警預報。
發現異常排污、設施故障等300余次,及時指導園區和企業開展了精準整治。園區異味污染顯著改善,投訴量以15%逐年遞減,公共滿意度從80%上升86%;VOCs濃度下降90%以上,空氣質量優良率從80%上升至95%,連續三年達到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隗w系申報的“上虞打造無異味綠色工業園區,繪就綠色共富底色”項目2021年被列為浙江省第一批生態環境系統共同富裕最佳實踐名單。
下一步,我公司將繼續竭力配合浙江省生態環境中心將繼續做好異味評價體系的運維保障,持續加強監管成效、服務范圍等的提升和創新,為持續改善我省園區異味污染問題、保障杭州亞運會空氣質量、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工作成效添磚加瓦。